▲南沙鳥瞰。(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春風拂粵,潮起南沙。在大灣區的地理中心地帶的廣州南沙,正在乘政策的春風翻起時代巨浪。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這是繼去年出臺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方案後,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大灣區建設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部署。
為此,廣州成立市貫徹落實《南沙方案》工作領導小組及若干專項小組,制訂貫徹落實“1+3”政策保障體系,掀起舉全市之力推動《南沙方案》落地落實颶風,誓將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如今,《南沙方案》實施已過去近四個月,珠江口岸的這塊寶地蓄勢待發,多措並舉協同港澳、聯通世界、匯聚尖端產業、吸引人才,正翻起灣區巨浪,融入國家發展的洋流中。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南沙區稅務局智慧辦稅服務廳,為納稅人提供“一鍵式響應、一張臉通辦、一條龍學習、一站式服務、一體化集成”的辦稅服務新體驗。(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推動灣區政策資源“全鏈通”
珠江兩岸,南粵風起,吹動一灣江水波連波。為積極推動《南沙方案》落地落細落實實施,將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廣州積極推動粵港澳政策及資源的“全鏈通”,打破壁壘,推動協同發展。
稅收優惠港澳鏈通。要政策鏈通,首先稅務政策要跟上?!赌仙撤桨浮奉C發後不久,廣州市南沙區財稅部門聯合起草編制《2022年度廣州市南沙區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明確從明年起,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將可以按照最新規定辦理享受2022年度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免徵其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
對南沙先行啟動區鼓勵類產業企業,將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廣東省財政廳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胡建斌曾介紹表示,這是在橫琴、前海之後,南沙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第三個實施15%優惠稅率的地區。
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方面,廣州有序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高水平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共同參與設立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攜手港澳共建國際金融樞紐。在最近的“擎引珠江 對話南沙”主題論壇中,知名財經評論員、資深媒體人劉曉博表示,《南沙方案》中多處提及科技創新和金融兩大重要產業,而廣州要繼續和北上深並駕齊驅,突破點就在於通過南沙補齊金融和科技創新兩大短板。目前,廣州期貨交易所、省級數據交易機構廣州數據交易所均已落地南沙,後者在釋放數據價值、盤活數據市場的同時,引領大灣區乃至全國、全球數據交易發展。
▲9月30日,廣州數據交易所揭牌運營儀式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標誌著廣東省級數據交易機構的正式成立。(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醫療合作灣區鏈通。在南沙,還值得一提的是聯通灣區醫療領域合作的努力。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加快推動廣州南沙在醫療衛生健康領域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廣州已經全面推廣“不見面審批”,為港澳資本辦醫提供一站式準入服務。目前,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已壓縮至4個工作日,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壓縮至4個工作日。其中還明確規定,港澳辦醫醫療機構執業登記中不得以消防、環評及醫療廢物處理協議等作為前置條件,由辦事人直接向相關部門申請。
就業資格灣區聯通。此外,南沙還在不斷打破與港澳的職業壁壘。南沙全面取消港澳人員就業許可,符合條件的港澳人員同等享受就業創業補貼、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持等政策,出臺實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等。
這些措施隨即便得到落實。7月27日,首批16名港澳工程人才在廣州南沙獲頒內地職稱證書。取得職稱證書的港澳人才在內地承接和開展建築工程項目時,將享有與內地工程師相同的資質和待遇。8月16日,由中國澳門律師鄺玉球代理的內地案件,在南沙成功調解,成為港澳律師獲準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後,全國首個成功調解的、由港澳律師代理的案件。
下一步,廣州還將緊緊圍繞《南沙方案》賦予的“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戰略定位,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有序落實兩批72項與港澳規則銜接事項清單,全面推行採用簡化版香港公證文書等等。加快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和規則機制的聯通、貫通和融通,努力化“制度之異”為“制度之利”,好讓灣區“江水連波”,在資源與政策層面“全鏈通”。
打造廣州走向國際的“尖沙咀”
南沙位於廣州最南端,南瀕珠江出??诹尕暄?,這裏是廣州市唯一的出???。伶仃洋上,曾有文天祥“零丁洋裏嘆零丁”,然而如今的南沙,卻乘著國家發展的紅利,倚靠廣州之力,連接大灣全區,再也不用“伶仃”面向世界。
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和東莞、深圳、中山、珠海的距離和廣州中心的距離都是接近或在60公里以內,方圓100公里範圍內匯集了大灣區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國際機場,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有報道稱,霍英東曾預言,南沙的未來,將成為廣州走向國際的“尖沙咀”,如今這一預言無疑正在一步步被實現?!赌仙撤桨浮丰?,從南沙出發,可輻射內地、聯通港澳,更能奔赴世界。
在6月28日廣東省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南沙方案》選取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三個區塊作為先行啟動區,有利於發揮三個區塊快速通達港澳的交通樞紐優勢,通過區塊帶動組團、組團帶動全域的思路,把南沙建設成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臺。
作為南沙三個“先行啟動”的區塊之一,除南沙樞紐區塊是將來大灣區快速直聯直通的核心樞紐節點,慶盛樞紐區塊的廣深港高鐵慶盛站到香港西九龍僅35分鐘,正在規劃建設的廣珠澳高鐵,將成為內地唯一高鐵同時直達港澳的區域。
而位於南沙灣區塊的南沙客運港,坐船1小時可到達香港,是國家一類口岸。該區塊建成了亞洲規模最大的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未來母港將成為南沙通連港澳、走向世界的“海上門戶”。從南沙走向世界,將從這裏啟航。
不過,南沙還在不斷擴大浪潮所及。
今年7月28日,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正式投入運行。該碼頭是全球首個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化碼頭,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新建造的自動化碼頭,是中國首例由國內科技力量連手打造的,集北鬥導航、5G通訊、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前沿技術於一體,從自動化設備硬件到信息化系統採用全新一代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技術路線,創造了6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1項。大大提升南沙國際航運物流樞紐承載力,增強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為南沙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提供有力支持。
據悉,廣州將以南沙交通基礎設施聯通為著力點,提升要素跨境流動便利化水平。加快打造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實施綜合交通樞紐規劃(2020—2035年),加快構建高鐵、城際、地鐵、高快速路等為主體的立體交通網絡。強化與廣州主城區、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快速連接,推動南沙成為大灣區區域交通中心。軌道上的廣州,“強中心、聯灣區、撐南沙”,以國際化視野、高標準建設引領帶動城市邁向更高質量發展。
▲廣深港高鐵通車。(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匯湧戰略新興產業“芯晨大海”
潮湧南沙,驚濤拍岸?!赌仙撤桨浮奉C行後,廣州迅速落實響應,出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產業導則》,南沙新區國際化人才特區、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等省級重大平臺建設進展順利。荔灣粵港澳大灣區醫藥健康綜合試驗區、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番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示範區等一批特色平臺加快建設,各區錯位發展、協同互補格局加快形成。
在政策加持下,南沙每月至少一項重大政策出臺,涉及創新創業、推動開放等方面。從6月的“強芯九條”從重大項目落戶、企業融資、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等9個方面對芯片產業進行扶持,到7月頒布“元宇宙九條”,最高獎補2億元扶持,首設產業集聚區,加速元宇宙行業向南沙集聚;“新十條”在全國首創“薪金補貼”“職業資格、技術職稱和執業資格證書補貼”等條款,為推動港澳青年在南沙創業就業賦能。8月政策涉及氫能、“探天”、外貿,除發布《南沙區氫能產業扶持辦法》(徵求意見稿),“探天九條”也在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重磅首發,最高補貼1億元助力南沙探索蒼穹;9月又推出“科創十條”最高獎勵達1億元,進一步提升南沙區科創政策對高端科創資源和人才的吸引力。南沙以奮進之姿搶抓機遇,擁抱創新。
以元宇宙產業為例,“元宇宙九條”從技術攻關、產業集聚、研發投入、人才引進等九個方面對南沙元宇宙產業發展給予支持,對集聚區內辦公運營或從事相關科研用途的元宇宙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最長3年的免租場地;對區內建設的元宇宙應用展示中心,按其實際投入費用的50%給予最高2500萬元補貼;對擁有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或自主知識產權的元宇宙相關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獎勵等等,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7月27日,南沙區舉辦“廣州市南沙區內地首批港澳工程人才職稱證書頒發儀式”。(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區內簽約企業之一廣州宸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胡聞表示:“南沙‘元宇宙九條’給了入駐南沙的企業很大的信心。其中對打造元宇宙應用場景的支持,為企業技術落地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除了“元宇宙”,南沙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動能厚積成勢。集聚3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小馬智行發展為國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企業,中科宇航項目將在南沙打造中國的“Space X”。深入推進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等重大產業平臺建設,目前已集聚210多家生命健康企業,廣東醫谷產業園區、橫瀝生命谷等集聚效應顯現,正在推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命健康企業做大做強。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啟動建設,第三代半導體形成全產業鏈集聚,新興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從“芯”片和集成電路研發製造,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到發展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汽車等“大”製造以及“海”洋經濟等四大產業布局,力爭到2025年形成總規模達2萬億的產業集群……正所謂 “芯、晨、大、海”,南沙正日夜兼程。
匯聚戰略新興產業,吸引創科團隊,除了需要“硬核”舉措賦能,還需要政府支持完善相關基礎設施配套、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厚植沃土助力這些未來的科技巨人在南沙紮根成長。
就在近日,南沙“元宇宙”政務大廳1.0版本已率先上線實景應用、互動辦事功能,辦事群眾可在虛擬空間中以第一人稱視角沉浸式體驗。戴上VR眼鏡,依照1:1比例鏡像打造的“元宇宙”政務大廳便呈現在眼前,可通過左右手操作實現場景變換。除了能夠線上參觀遊覽政務服務中心,預先獲知業務窗口、諮詢臺、自助服務區等服務區域的確切位置及有關辦事信息,目前還可以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按臺/套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新證、含改、擴建)、辦理國有土地自建房《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業務。下一步,“元宇宙”政務大廳還將上線雲窗口“一對一”實時視頻客服、“港澳身邊辦”等功能,通過科技賦能實現大廳業務諮詢、辦理等一站式在線服務,足不出戶即可在“元宇宙”政務大廳沉浸式零距離辦理業務。
可見,南沙的政務辦理方式也在科創前沿探索爭先,科創名片之於南沙,並不僅僅在於各色新興產業在此匯聚。
插上港澳青年花城逐夢之翼
最近,全球各大城市掀起搶人才的大潮,廣州也毫不相讓,在南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人才入駐,打造宜居宜業的理想基地,在平臺、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為港澳青年插上逐夢之翼,目標是“成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臺”。
青創基地。深入實施“五樂”行動計劃,支持港澳青年在南沙創新創業。蕉門河畔的“創享灣”,是南沙區集交流、規則銜接、青創、科創合作平臺於一體的青創基地。從2021年7月投用至今,“創享灣”已經引進青創項目近100個,其中港澳青創項目59個。
在南沙區,像這樣的青創基地已有11個,包括創匯谷、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等,累計簽約入駐港澳青創項目團隊超過300個。南沙區還發布了港澳青創‘新十條’,對在南沙創辦的港澳青創企業最高科享受450萬元獎補資金。
住房補貼。日前,南沙區人社局表示,南沙區新引進人才住房補貼啟動申報,符合條件的全日制畢業生均可申請。按照相關政策,符合申請條件的學士補貼2萬元、碩士補貼4萬元、博士補貼6萬元,補貼金額分兩年等額發放。據統計,自2018年開始兌現至今,南沙區新引進人才住房補貼共惠及860家企業3620人。其中,2021年獎補惠及人次同比增長33.87%。
醫療保險。目前,在穗就業的港澳居民可按規定參加廣州市職工社會醫療保險,在穗就讀的全日制港澳學生,以及持廣州市有效居住證的非就業港澳居民,可按規定參加廣州市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享受與廣州市戶籍居民同等醫保待遇,實現廣州市醫療保障政策港澳居民全覆蓋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另外,針對港澳居民短期來廣州沒有醫保的問題,廣州衛健委提出,將在南沙區內遴選2家、區外遴選1家醫療機構試點境外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結算模式,為港澳患者在穗就醫提供便捷服務。據了解,廣州市內已有多家醫院探索與國際知名保險機構開展合作,納入保險機構國內指定醫院目錄,其中部分醫院與保險機構簽署商業醫療保險直付協議,極大地便利了港澳患者醫療理賠。廣州市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劉忠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廣州正在努力推動,希望與香港實現醫?;フJ互通,同時擴大商業醫療保險的適用範圍。
教育資源。此外,廣州深諳只有輔以完善的教育資源,解決學校子女教育以及青年深造問題,才能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過得好”。9月1日,被稱為“港科大2.0”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成為《南沙方案》發布實施後廣州落地的第一個重大項目。此外,隨著民心港人子弟學校、修仕倍勵國際學校等世界一流校園悉數開學。其中,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牽頭成立,秉承香港教育理念,為港人子女及其他非內地籍子女提供從小學到中學十二年的優質教育。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幫助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加快落地實現。
▲位於廣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 。(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了更好的協同發展、堅持全市一盤棋推進,全城聯動,進而與整個大灣進行連接,9月,廣州聯動發展區被提出,以縱深推進“雙區”建設和南沙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戰略性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廣州聯動發展區優勢和特色,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
在全市發力下,南沙勢必拾“穗”成堆,揚“穗”成雨。廣州有決心,舉一城之力助南沙乘政策的春風浪打潮頭,協同港澳,領航大灣,奔湧注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