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9日,龍巖首列中歐班列(紅古田號)在上杭紫金蛟洋鐵路貨運場啟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今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建設包括龍巖、三明在內的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這為龍巖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龍巖將如何把握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戰略機遇,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大局,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
10月25日,記者從龍巖獲悉,龍巖市委提出,要打好革命老區牌、綠色生態牌、特色產業牌、對外開放牌、大愛龍巖牌“五張牌”,全力以赴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其中一張很重要的牌,就是“對外開放”。
“積極站位全國全省大格局謀劃龍巖發展,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全力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產業合作試驗區,與廣州開展對口合作,深化新時代山海協作,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以對外開放新格局為示範區建設增添新動能。”
近年來,地處閩西山區的龍巖始終堅持開放發展,用好用足黨中央賦予的政策優勢,持續拓展對內聯接、對外開放的空間,以開放推動創新發展、以開放促進產業轉型、以開放強化有效投入、以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以開放塑造城市品質……龍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打下了良好的對外開放之“基石”。
龍巖獲批設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金銅產業),全面推廣“單一窗口+出口信保”、金融機構支持外貿發展等創新舉措,鼓勵生產企業出口,不斷培育壯大紫金銅業、紫金黃金等重點外貿企業;穩妥推進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建設,加工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建立口岸部門聯席會議機制,提升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
一系列舉措,有力推動了龍巖外貿經濟跨越式發展:2021年,龍巖貨物進出口總額達508億元,其中出口總額突破300億元,達317億元,比201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0.2%。2021年,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出口68.2億元,比2012年增長17.8%。
龍巖雙向投資同樣實現大發展。緊緊圍繞重點產業集群打造,龍巖創新招商體制機制,採取產業鏈招商、“一把手”招商、全員招商、公司化招商、駐點招商、第三方招商等多樣化方式,赴境內外開展經貿交流活動,近十年累計吸引外資合同數347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達33.8億美元。
同時,積極穩妥推進“走出去”投資,以紫金礦業為龍頭帶路,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境外投資,積極謀劃中塞“兩國雙園”項目,全市新批(備案)對外投資項目累計55個,主要分布在全球12個國家,實際對外投資額達46億美元,境外投資走在全省前列。其中,紫金礦業集團在剛果(金)投資的卡莫阿-卡庫拉銅礦成為非洲大陸最大銅礦項目,被商務部評為“絲路明珠”項目;總投資15.24億美元的紫金礦業塞爾維亞銅礦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對塞爾維亞最大的投資項目。
還有值得書寫的是,龍巖對外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大突破。
2020年4月,中國(龍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國務院批準建設。兩年多來,龍巖市積極探索跨境電商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先後建成了線上公共服務平臺和線下實體生態圈,推動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龍巖外貿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目前全市跨境電商備案企業總數量達106家。
今年4月29日,龍巖首列中歐班列(紅古田號)在上杭紫金蛟洋鐵路貨運場順利啟運。這趟跨國貨物班列的開行,改變了龍巖外貿國際物流嚴重依賴海運的局面,使龍巖成為絲路經濟帶的節點城市,對於拓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歐班列(紅古田號)已開行5列、輸出產品貨值約9613萬元。
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龍巖的對外貿易“生意圈”持續擴大,與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自2010年以來,龍巖累計10次被《中國海關》評為“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龍巖,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山區城市,何以能在對外開放上取得如此亮眼的成效?這離不開交通設施“硬”環境和營商“軟”環境的大力建設——
通道暢,經貿旺。近年來龍巖加快對內對外通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在新時代東南沿海和福建省對外開放布局中的戰略地位,打造近海開放型經濟城市發展新起點,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目前,龍巖交通初步形成“兩縱一橫”鐵路網,基本實現“縣縣通鐵路”,基本建成“二縱三橫二聯”高速公路網和“四縱四橫三聯”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網,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鎮鎮通幹線、村村通客車”,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交通主幹線全面對接,初步構建起以公路和鐵路為主、民航為輔、水運為補充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的“鐵公機”立體交通網絡,為龍巖開放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巢暖鳳來棲,花香蝶自來。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樹”、最強的“磁力場”,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競爭力。近年龍巖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實施“三提三效”行動,不斷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2021年省對市營商環境綜合考評中,龍巖取得排名第三的佳績,18項一級指標中7項列為全省標桿,其中“獲得用水用氣”“市場監管”“登記財產”等3項指標位列全省第一。龍巖首次躋身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不斷優化的城市環境,吸引著一隻又一隻“金鳳凰”棲息入住,使龍巖成為投資的高地、創業的寶地:中國龍工控股在龍巖投資7家企業,總投資超5億美元;華潤集團在龍巖投資10家企業,總投資近8億美元;新興新紡織帶動2家全產業鏈系列企業前來龍巖投資……據統計,去年龍巖新增企業21691戶,同比增長69%,增長率居全省第一;新簽約招商項目440個、總投資880億元,開工轉化率達97%,居全省前列。
老區不老,風華正茂。在雙向開放的浪潮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
面向未來,龍巖提出要在六個方面當引領作示範,著力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龍巖樣板。其中之一,便是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努力在擴大雙向開放上當引領作示範”。具體措施如下: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按照“沿海能做到的,龍巖也要能做到”的標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打造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的“便利龍巖”。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打造一流交通網絡。突出抓好龍巖新機場、龍龍鐵路武平至梅州段、贛龍廈高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構建高鐵、高速、航空立體交通網絡。
打造一流開放平臺。運營好中歐班列,推進中塞“兩國雙園”項目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積極推進龍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閩粵贛邊區域物流和供應鏈中心。辦好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農業融合論壇等交流活動,支持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創建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龍巖樣板。紮實推進龍巖—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合作試驗區、廈龍合作區建設,做好做實與廣州市對口合作,加強與粵港澳、長三角、閩西南等重點區域常態化交流合作……
以全面對外開放撬動高質量發展。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龍巖動力澎湃,活力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