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得妥鎮天池山村繁榮集中過渡安置點,人們在升國旗儀式後揮舞國旗。(新華社圖片)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作二十大報告,他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在前後不到兩小時的報告中,習近平對於今後中國共產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給出鮮明的答覆,並集中回答了若干黨內外、國內外對於中國未來五年重大政策走向的疑問。
讓我們透過二十大報告的核心詞、關鍵詞和高頻詞,來解讀這份世界最大的政黨的執政綱領。
核心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不走西方道路
習近平所作的大會報告,洋洋灑灑萬餘言。會後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這六個字是報告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提法之一。
回顧過往,習近平在不同場合也數次提到“中國式現代化”:
2020年10月29日,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要“走自己的路”: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2021年8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中指出: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要想發展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國情、走自己的路。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寬廣,將更好發展自身、造福世界。
……
而這次,習近平則將“中國式現代化”列入報告的核心章節,成為其中最關鍵的“熱詞”:
在談到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時,習近平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報告還具體從9個方面闡述了什麼是“中國式現化化”——
中國式現化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在報告中甫一出現,全球矚目。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與比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江雨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採訪時指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表明中國要光明正大、毫不含蓄地選擇自己的路徑。
王江雨分析,中國式現化化框定了中國模式的樣子,也藉機消除相關誤解和幻想。
他認為,這一提法表明中國明確不會走西方道路:“中國現代化會有一定西方特徵,例如實現經濟大幅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完善各項制度等,但不可能在政治文化和體系上與西方趨同,不要期望所謂‘和平演變’。”
香港01網站則發表文章表示,意大利麵跟臺灣牛肉麵不用比較,上海小籠包和韓式炸雞都是美食。但一談到政治和經濟發展,許多人便假定了只有一種模式,就是歐美的民主模式,只有一種制度,就是歐美的資本主義制度?,F代化在福山歷史終結論的推波助瀾下,與資本主義經濟和西方民主政治完全畫等號?,F代化被等同為資本主義西方民主。
文章認為,中國不相信西方現代化是唯一答案。只要不以西方模式為普世模式,在最大公約數下尊重各國的發展道路,我們其實可以樂見各自精彩,發展模式百花齊放。
回溯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淚史。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只有6000餘人的英國遠征軍,在滿清漫長的海岸線上萬里馳騁,摧毀了中國80萬軍隊的抵抗,把“天朝”上下攪得天翻地覆,毫無還手之力。
而如今的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製造業規模、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不搞現代化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挨打;脫離中國現實,把“西化”認作“現代化”就會水土不服,就會走“彎路”、“歪路”甚至“邪路”。一百多年來慘痛的歷史教訓和數十年來中國邁向現代化的寶貴經驗證明,中國的現代化必須走符合中國實際的道路。
關鍵詞:“發展”——繼續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
“發展”、“改革”、“開放”這些詞彙一直是觀察黨代會和中國政治風向的關鍵指標。據胡潤百富榜最具影響力財經自媒體TOP10“智谷趨勢”的統計,在二十大報告中,“發展”一詞出現了237次,“改革”一詞出現了51次,“開放”一詞出現了29次,“市場”出現了18次,均成為報告的關鍵熱詞。
習近平在報告中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他說:“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執政黨仍然將發展擺在首要位置,這讓會前缺乏根據進行臆測的少數西方媒體再一次被打臉。
大會開幕第二天,在二十大首場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在回答外媒提問時,專門澄清西方所謂的“中國經濟自給自足”論,對外高調宣示中國在繼續強調發展經濟前提下,還將繼續堅持高水平開放。
趙辰昕表示,國內外有一些聲音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就意味著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大幅收縮,甚至要搞自給自足,這種理解是錯誤的。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
中國擴大開放的腳步不會被雜音擾亂。中國早已同世界經濟、國際體系深度融合,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據權威統計,今年1-8月,我國利用外資8927.4億元,按照可比口徑同比增長了16.4%。其中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同比增長了33.6%,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增長了14.3%、27.6%、43%。外資投資產業結構和區域佈局繼續改善。
必須承認,新時代經濟增長的背景已經不同於既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也面對著新冠疫情和復雜艱鉅國際形勢的雙重挑戰。因此,在強調“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安全”也成為二十大報告關注的重點。
據統計,和十年前的報告相比,二十大報告增加最多的就是“安全”一詞,從36次增加到
91次。
發展促進安全,安全保證發展。多家國際投行對於二十大報告強調“安全”均表認同與理解。瑞銀(UBS)認為,二十大報告將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部分獨立成章,這也與最近幾年多國政府都開始強調國家安全的全球趨勢一致。
大摩(摩根士丹利)也表示,二十大報告重申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這一基調比市場預期的更為平衡。與五年前相比,安全變得更加重要,但並未置於發展之上,因為關於安全的內容比關於發展的章節要短,並且排在優先列表後半部分。
高頻詞:人民——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終極密碼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通讀二十大報告,不難發現“人民”是貫穿始終的高頻詞,前後出現177次。有網友讚譽:這也許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終極密碼。
據統計,“人民”在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同樣高頻出現:十八大出現了145次,十九大出現了207次??梢哉f,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人多年來一以貫之的使命和追求。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看,中國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到1978年,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貧困人口規模仍有7.7億。2013年提出精準扶貧時,中國還有將近1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然而,僅僅7年之後,這個數字就變成了零。
中國教育部網站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隨著營養狀況的改善,中國農村13歲男生的平均身高和體重,比十年前分別增加了7.5厘米和6.6公斤;12歲女生年齡段的身高和體重分別增加6.3厘米和5.8公斤。
“共同富裕”是“人民至上”的具體表現,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多位專家學者敏感地注意到,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規範財富積累機制”這個概念。
二十大報告明確:要完善分配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
應如何理解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表示,我們國家進入到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特別是今年我們邁入高收入國家門檻後,老百姓更期望共同富裕,而不是貧富差距進一步拉開。他說:“二十大報告對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新論述,順應了老百姓的呼聲,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進完善的必然要求”。
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在接受財聯社專訪時也表示,要通過相關制度和政策來調節財產分配中差距過大的問題;需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讓農村的土地有更高的市場價值,讓農民從土地承包權和使用權中獲得相應的財產性收入。此外,還要適時開徵房產稅、遺產稅。
上下同心者勝??梢灶A料,共同富裕仍將是中國共產黨未來五年的施政重心。
意大利國際研究與地緣政治基金會主席瓦洛里教授是一位中國事務觀察家,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總體方針是一直持續、連貫、不斷完善的。這應該是中國成功的關鍵。它與西方國家政府更迭及隨之而來的政策急轉變完全不同。
瓦洛里說:“像中國這樣制定長遠規劃,這在西方是不可想像的。”
我們相信,隨著二十大的閉幕,其影響不僅關乎中國的未來,也必將影響全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