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李家超10月18日見記者展示《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並指“今年報告封面顏色選用綠色,代表希望、生命力及和諧穩定。香港的未來充滿希望,期望這份施政報告可為市民帶來信心!”(本刊記者 韓琪攝影)
10月19日,新任特首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出爐。這份施政報告亮點很多,特別是對香港如何搶人才、搶企業、惠民生、增優勢、促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度闡述。因此,在香港各界中好評如潮。但是在筆者看來,這份報告的最大亮點和突破在於整個治理思維和管治模式的轉變。
施政報告體現港府管治思維的轉變
一直以來,香港奉行的是“小政府、大市場、積極不干預”政策,尤其是在港英時代,這種無為而治的管治模式和治理思維還被作為香港發展的一個成功之道?;貧w之後,歷屆特區政府也深受影響。這種治理思維和管治模式在香港經濟自由上升時期對激發市場的活力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自從1998年亞洲爆發金融風暴以來,香港發展就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而試圖依靠市場機制來進行解決是根本沒有出路的,必須要求政府介入。其實,歷屆特區政府也曾提出了一些很有意義的應對策略,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有效的落實。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打破了以往無為而治的治理思維和管治模式,使得香港經濟在以後的發展之中特區政府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介入參與、引導和促進的角色。以兩個事件為例:
一、落實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
前任特首林鄭月娥提出了香港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方案,這個藍圖將會為整個香港的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帶來澎湃的發展動力,而且能夠使得香港實現自我再造。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粵港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有重大意義。
李家超為了把這個藍圖落到實處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路徑,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創新平臺、創新抓手。按照施政報告的要求,特區政府將會成立專門的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政府機構,而且要把現有在港島金鐘道政府合署辦公機構的40%搬遷到北部都會區去,明年還將制定北部都會區具體的實施和行動方案以及發展清單。此外,李家超還專門成立了重點企業引進辦公室,未來五年將要引進100家世界級的創新科技企業,對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一定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從這一系列舉措來看,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很快就會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
二、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香港以前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財政盈餘,除了應付日常的財政開支,相當一部分都撥入了香港的外匯基金來獲得投資收益。但是,外匯基金的運作完全是按照市場導向來進行的,且主要都投向海外市場。雖然也有小部分給香港的股市帶來活水,但是總體上跟香港的經濟發展沒什麼關係。
但是,這次李家超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通過成立若干家基金公司把香港的財政資金投入到本地、北部都會區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使得財政資金投入與本地的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一定會讓越來越多的香港財政資金投入到香港轉型所急需的關鍵性產業,從而助推整個經濟的轉型與發展。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特區政府正積極有為地通過一系列可操作的平臺和抓手介入經濟發展的體系之中。這意味著特區政府的治理思維和管治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轉變,筆者認為這才是此次施政報告最大的亮點和突破。